close

標題用的很重,是因為我昨晚聽到新聞報導然後今天在自由時報上找到相關內容。如果自由時報沒有寫錯,那商周該關門!陳良宇該切腹!

以下摘錄自由時報 2013-11-26日的一篇報導:

牛奶駭人爭議 食藥署驗無禁藥

〔記者洪素卿、趙靜瑜、余瑞仁、黃以敬/綜合報導

~前段省略~

商周:未檢出不等於零檢出

商周昨晚發出聲明稿表示,食藥署的檢驗方法與陳良宇副教授的研究方法不同,表述方式也有異。食藥署及農委會對於塑化劑等項目的「未檢出」,僅代表其含量在國家標準容許範圍內,並不等同於完全未含有前述物質的「零檢出」。換句話說,「未檢出」的結論無法推翻陳良宇副教授的研究。

陳良宇則說:「我驗的是甲,他們驗的是乙,官方的結論無殘留,不代表就沒有。」他說,當前的食品安全問題,凸顯食品預警機制的重要性,政府檢驗的藥物項目僅有八十六項,但畜產大國紐西蘭政府在二○一一年曾長期進行該國乳品的檢驗,檢驗項目多達五百六十項,針對早被禁用的農藥「DDT」檢驗雖無殘留,卻驗出DDT的代謝物「DDE」,引起紐西蘭政府的重視解決,這就是食安預警機制發揮功效。

 以上這樣的內容代表商周與陳良宇硬柪,作為台灣的媒體,商周的說法可以想見,但是陳良宇身為副教授說出這樣的話以後要如何教學生?

有問題的是這兩小段:

"...食藥署及農委會對於塑化劑等項目的「未檢出」,僅代表其含量在國家標準容許範圍內,並不等同於完全未含有前述物質的「零檢出」。"

"陳良宇則說:「...官方的結論無殘留,不代表就沒有。」"

就語言學上來說,"未檢出"三個字確實不代表沒有,但是這三個字代表著"就現有技術與儀器是無法檢驗出來的",也就是說,在如此精密與靈敏的檢驗儀器下並無法確認有或沒有。那麼問題變成"究竟是有或沒有"?如果這麼精密與靈敏的儀器都檢查不到只有三個可能:

其一、檢驗人員不夠專業操作錯誤--我不相信啦!這麼大的事會找一個不專業的人來複查?日常就在進行的檢查,可能有好幾個人輪流做會每個人都不專業嗎?

其二、沒有殘留--這最好,大家很放心。

其三、殘留量太低,低到儀器檢查不出來--這個也不差,因為連這麼靈敏的儀器也測不到,代表殘留的劑量非常低,基本上可以忽略。

記得好幾年前所有的檢驗項目的結果都是"零檢出"後來才改成"未檢出",主要就是怕儀器有誤差或是劑量已經低於儀器的檢測能力那麼"零檢出"就是讓檢驗人員有"偽造文書"的風險--因為"零檢出"的"零"代表"絕對",而"未檢出"則是說在用盡現有的人力、物力的狀態下仍無法檢測出來--沒有人會相信公家機關的實驗室的儀器會很低階吧!

那麼商周就該關門謝罪了!為什麼?因為商周硬把"未檢出"說成是"僅代表其含量在國家標準容許範圍內,並不等同於完全未含有前述物質的「零檢出」。",這根本就是玩弄文字遊戲,因為"未檢出"是測不到,並沒有人說是"零檢出",也絕對不是"有檢出但是未超過標準",我也不相信有公務員敢把"有檢出的值"直接改成"未檢出"--有檢出就有檢出嘛!是酪農的問題又不是我(檢驗人員)的問題,有必要為了酪農偽造文書嗎?

同樣的,陳良宇說:"官方的結論無殘留,不代表就沒有。"也是扯淡,一個副教授竟然玩起文字遊戲來了!他自己也做實驗,難道不了解"未檢出"本來就不代表沒有?光是用這一句話來看,陳良宇就該切腹了--一份至關重要的報告的解釋是用文字遊戲來玩,那麼上課時敎給學生的是什麼東西?

最後我想說檢驗代謝物與檢驗實際藥物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很多感冒藥的成分都是麻黃素,安非他命的主要成分也是麻黃素而且兩者也有同樣的代謝物,那麼當警察從驗尿結果得知一個人有麻黃素代謝物就可以斷定這個人使用安非他命嗎?那吃感冒藥的人就要小心了!

前幾年轟動一時的大陸三聚氰銨奶粉是怎麼發生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大陸的廠商收購牛奶時檢驗含胺基酸量只驗化學反應後產生的"N"(氮)含量,而三聚氰銨在同樣的反應下也會產生"N",所以給了不肖商人可乘之機。

基於上述兩點,我們就可以知道為什麼現在的檢驗多不以代謝物為目標而是以原始形態為目標的原因了。

同樣的方式歐、美、日都用,難不成他們的精英會輸給陳良宇?一定不會啦!

 文後補充:我看到一份資料,藥物食品檢驗局的機器大概是全台灣最靈敏的機器,檢驗極限是0.001ppm=1ppb,如果這樣的機器都未能檢出藥物殘留,那麼我們該相信誰?該怕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ttorino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